
合肥力量助力嫦娥五號“奔月取土”

2020/12/30
11月24日,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,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。記者獲悉,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43研究所、第16研究所都為此次探月工程提供了科技支撐。

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
中國電科第43研究所為嫦娥五號量身定做了4款高壓抗輻照DC/DC電源。這些電源具有小體積、輕量化、高精度的特點,能實現最高900V的高壓直流輸出,應用于激光IMU、成像、測距三個子系統中,使得系統能夠更好地控制探測器的飛行姿態與精準著陸,讓探測器“瞄得準、看得清、把得穩”。
中國電科第43研究所工作人員介紹,為滿足嫦娥五號深空探測需求,項目團隊突破了抗輻照設計、高壓變壓器設計、高壓安全可靠性設計以及高密度組裝等關鍵技術,解決了宇宙空間中存在的高壓真空放電和輻照環境惡劣等難題,讓這些電源更好地滿足空間環境應用,為各系統宇宙環境下的作業提供穩定動力。
中國電科第16研究所研制的特種低溫接收機,則采用低溫制冷的方式,通過物理極限大幅降低電子器件的熱噪聲,使接收系統獲得“超級靈敏度”,精確接收遠至上億公里之外的微弱信號。這相當于為地面測控和通訊系統裝上了“順風耳”,可以更好地接收嫦娥五號發出的信號。
“今年,我們交付了十余套低溫接收機系統組成的全系列低溫接收機系統,分布在南山、密云、昆明等全國7個接收站點,應用于嫦娥五號探月工程的測控系統、深空測控網、地面應用系統等。”中國電科第16研究所工作人員介紹。
近年來,合肥依托科技創新,屢次為我國深空探測工程助力。2013年,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制的緩沖拉桿保障“嫦娥三號”月面軟著陸。2019年,該緩沖拉桿“綜合素質”再度升級,助力“嫦娥四號”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。
今年7月,火星探測任務“天問一號”探測器成功發射,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,中國電科第38研究所研發的我國首款環繞器次表層探測雷達,則為“天問一號”配備了隔空探測的“透視眼”。
相關新聞
預告|艾創微邀請您參加第二屆中國(安徽)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
2021-09-15
2021-09-15
2021-09-15
2021-09-15
聚勢謀“新”“智”變未來-艾創微助力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
2021-09-15
行業榮譽 再邁征程 | 艾創微當選安徽省信息家電行業協會“副會長單位”!
2021-09-15
